本會歷史
創會時期
紅磡三約街坊福利會,前身為紅磡三約公所,遠在1901至02年成立(清 光緒二十八年),由紅磡約、鶴園角約、土瓜灣(環)約街坊人士推舉陳栢朋先生,胡蔭亭先生等區內賢達組成。自1873年由三約街坊籌建的紅磡觀音廟建成後,區內外善信者眾,香火鼎盛,每年坊眾在觀音誕辰期內,例必建醮演劇。三約坊眾為有效管理觀音廟相關事宜,加上本會位處觀音廟旁,紅磡三約公所因而成立並得名。
紅磡三約公所自成立後,除了管理觀音廟相關事宜外,同時致力於一切有關三約居民之福祉。本會成立之初,多使用觀音廟或鄰近土地進行各種活動。1904年,以義學形式創辦紅磡街坊公立義學(紅磡街坊會小學前身),服務區內有需要兒童。其後更設立公立醫局一所,為區內居民贈醫施藥。本會亦不時為有需要人士,提供物資、救濟金、施棺等協助。

1902年創會總理合照

紅磡三約街坊慶祝牌樓

紅磡街坊公立義學全體合照
二戰之後
本會大部份建築物在二戰期間被砲火摧毀,義學更遭盟軍轟炸黃埔船塢的炸彈誤中,有過百師生罹難。幸而觀音廟在戰火中受損輕微,才得以保存。
隨著二戰結束,大批居民返回紅磡、鶴園角、土瓜灣一帶區住,各項需求日益增加,本會亦積極擴充服務。1946年,在街坊會主席、各委員及熱心人士集資下重辦學校,並更名為紅磡街坊公立學校。
在1950年代,本會進行了多項重點發展。1951年,紅磡三約公所改組為紅磡三約街坊會。1952年,本會會址落成,會址提供圖書館,閱讀室等多項服務,本會圖書館更是全港第一間街坊會圖書館。1959年,本會在各方捐贈下,於觀音廟旁興建留產所,為區內貧苦孕婦服務。除興建會址及留產所外,本會亦興建了兒童遊樂場,提供中醫義診等,滿足區內居民各種需要。
1962年,本會正式註冊成為非牟利團體,並更名為紅磡三約街坊福利會。胡盛孫先生為註冊後首任主席。
在1970至80年代,本會持續擴張服務。本會在70年代開辦紅磡街坊幼稚園。1983年,紅磡街坊公立學校改名為紅磡街坊會小學。

胡盛孫主席玉照

紅磡街坊幼稚園

紅磡三約街坊會留產所碑誌
踏入廿一世紀
隨著時代變遷,區內居民需要不斷轉變,紅磡街坊幼稚園和紅磡街坊會小學先後完成其使命,在廿一世紀初先後停辦。
然而本會在新世紀中,服務亦與時並進。2012年,本會在紅磡街坊會小學原址開辦愛培學校,為全港數一數二的針對自閉症兒童提供服務的學校。
近年來,本會在時任主席胡銘泰先生帶領下,服務更趨多元化,新增服務包括學習支援服務、非華語人士服務、公民教育、環保工作、關愛隊等多個範疇。
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,本會更多次免費派發抗疫物資,協助安排接種疫苗等,與區內居民共同抗疫。

派發抗疫物資包

愛培學校



